Пример перевода с русского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просмотров: 1149
摘要
在现代经济政治条件下,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都比较关注电业,这个文化创新产业。本论文简单地描述电影产业的全球化:过程、结果与带来的挑战。一共有四部分:第一章,说明什么叫文化全球化,因为电影是文化的一部分,而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部分,也就是说电影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一部分。因此,为了了解电影文化,无法回避文化全球化这个问题。第二,是关于文化与媒介帝国主义的思考。第三,是本论文的主题,主要是讲电影产业的全球化和美国化。最后一部分提出电影美国化带来的挑战。
关键词:文化全球化、媒介文化、全球性电影产业美国化
一、 文化全球化
这里的“文化”指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特殊规律、法规和特征,是以价值观和理想形式存在的,世世代代传递的历史社会经验。
全球化是世界观、产品、概念和文化元素的交换,所带来国际性一体化的过程[1]。城市化、大众文化、文化产业化,大型、快速的交通工具、高效的通讯技术、报纸、杂志、电影、电视、网络等等都是构成现代全球化现象的元素。一部分学者(如:Andre Gunder Frank、Thomas Fiedman等)认为全球化不是新鲜的现象。古希腊、罗马、古代中国、印度等古国都影响了周边国家和民族的观念、信仰、文化、经济。
从文化角度来看,古代的“全球化”远远没有发展到现代全球化的程度。全球化伴是随着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而出现的。18世纪初,欧洲帝国积极地开拓新殖民地、扩大市场、开展海外贸易的新途径,并在此过程中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。二战后,美国强大起来并成为经济强者。同时开始影响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及其他方面。历史规律告诉我们,只有政治、经济强国才可以成功地传播无形的、意识层面的东西。
说到电影产业全球化,刚开始的时候法国和意大利是世界电影产业的巨人,不过因为政治条件不利及其他因素,一战前美国就超过了欧洲。有着最先进的技术、经济资源、成功的全球销售系统、市场网,美国利用高效的广告、市场技术等,决定了美国名牌电影产业与外国大众的忠诚[2]。蒋教授认为:“大众传媒以及媒介文化既是全球化的原因,同时它的结果”[3],可以说,美国好莱坞的现象是全球化的结果,也是全球化的原因。
蒋教授认为,有经济全球化,也有文化全球化,但是人们对待两者的态度截然不同。我们容易接受经济全球化,但是并不容易接受文化全球化。不能接受是因为害怕文化全球化消灭本土文化[4]。我们知道文化全球化会消灭我们的本土文化,不过为了票房、超高利润或者为了得奖还是去向美国学习来拍自己的电影,我们仍旧引进许多美国电影。所以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文化全球化的前提,也是它,它们两最终互相促进,像 John Tomlinson 说:“经济权力是文化霸权的服务,反之亦然”(”economic power is the service of cultural domination and vice versa”[5])。
说到文化全球化,我们不可回避全球文化是什么文化、什么样的文化组成了全球文化等问题。就我而言,有两个主要观点:第一、全球文化等于美国文化[6];第二、全球文化不等于美国文化,全球文化这样的现象也一直影响美国[7]。我觉得二者之间没有矛盾,文化全球化是很复杂的过程:一方面美国本来就是多元化文化的国家,它也是世界帝国,又影响几乎每个国家的经济,也影响它们的文化。这些被美国影响的国家开始出产国际化的文化产品。这些产品又有美国文化的元素,又有本土文化元素。不过在出产的过程中我们把本土文化产业化、简单化等。结果文化成为一种产品,文化生产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任务。还有,不能说文化全球化就等于美国的文化,因为文化全球化早于美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,可以说美国也被欧洲文化影响了很多。不过最近“麦当劳化”等现象就属于全球美国化,这种“化”也可以算是文化、同质化、一体化、全球化。所以全球文化不是静止的现象,而是不断改变的一种过程。
二、文化与媒介帝国主义
中国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推动经济发展、提高利润、改进人民生活水平、提高中国文化竞争力与吸引力等,同时中国越发展,其离本土文化越远。我认为文化产业、大众文化等现象都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文化特征,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。为了发展,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接纳美国的模式、文化、价值观(因为“发展”本来就是西方国家的价值)等等,所以可以说美国是文化帝国,也可以说是媒介帝国。
文化帝国主义提出本土文化处于威胁,因为要和大量进口文化产品竞争。这些文化产品和娱乐媒介促进全球民族更多消费,成为“消费社会”。文化帝国主义批评资本主义,因为资本主义把文化同质化,并它生产和再生产消费文化[8]。
那么,文化帝国主义和媒介帝国主义的不同在于,文化帝国主义更多研究特殊市场的现象,比如国家之间的电影流不平衡、媒介进出口不平衡等等。媒介帝国主义则能够研究更具体的,研究经验,提出数据等等。比如,美国电影产业的进出口不平衡,出口远远超过进口。
下文我们主要是从文化帝国主义来看电影产业的全球化(美国化)及其对全球电影产业和世界个别国家的影响。
三、电影产业的全球化/美国化
电影产业全球化的意思是电影产业成为全球性的产业,有一定的模式与特征,有相同的市场(世界市场),而且它传播的价值观、思想及文化也具有同质性。电影产业的美国化指的是电影具有统一(美国)的价值观、意识形态、观念等等,并且它展现和表达的方式、技术等等也是同质的。
电影属于相当年轻的传播方式。19世纪末,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电影和电影放映机。同时托马斯•爱迪生(Thomas Edison)在美国也发明了类似的技术,不过按照他的思想,他的作品的目的,就是拍伟大的人,它的方式是虚构性的片子,观看的方式是一个人观看。相反,卢米埃兄弟的主要作品是纪录片(如,火车来到火车站)、真实,观看方式是很多人在一起在一些公共地方观看(如:在咖啡厅等)。后来托马斯•爱迪生的观看方式被淘汰。但是那种“虚构”的拍摄方式催生了我们现在所看的电影。那时,摄影设备公司同时拍摄影片。Edison Studios产生了第一代导演:Edwin Porter、大卫•格里菲斯等。他们开始拍摄喜剧、文学的作品(“Uncle Tom’s Cabin”,1903)和西部片(“The Great Train Robbery”, 1903)。Edwin Porter最早开始拍摄不同景别(后景、前景等),不同地方(外边、里边等);大卫格里菲斯创造新的拍摄技术:移动摄影机、在一个景点之内转换不同的摄影机等。
一战之前,法国和意大利电影位于世界第一。但是因为政治状况不佳,1914年欧洲电影中心移到美国,后来不久美国开始生产全世界85%的电影。20世纪20年代初,好莱坞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美国电影业中心。美国的制片厂创造了“明星制度”(star system),按照这个系统它积极地推出它的演员[9],喜爱的演员又推动电影公司等,演员越有名,公司拍的电影越多,赚越多的钱,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。“明星制度”的主要特色就是把演员排列在与导演同样的地位(相当于被画对象与画家并置)。
20世纪20年代,好莱坞已经成为相当有名气的产业:在英语国家控制85%[10]的屏幕时间,在非英语国家(像法国、匈牙利、罗马尼亚、波兰、南斯拉夫、南美等)控制三分之二的屏幕时间[11]。美国电影业在发展电影类型(Western、musical等)和技术(Technicolor等)等方面做了很大贡献。
一战和二战之间,美国一直是全球电影产业的巨人。1935年美国诞生了一批颇具实力的电影公司: Paramount、Warner Bros、MGM、20th Century、RKO(“big five”);Universal、Columbia、United Artists(“little tree”)。这些公司都是垂直型公司,他们拍电影、销售电影、销售版权、有自己的影院网等。这种垄断让他们占有大部
Загружено переводчиком: Натали Гю Биржа переводов 01
Язык оригинала: русский Источник: http://baike.baidu.com/link?url=7oflUl4v0AhaYZXt0TNI7SsR-So1IAENUzqQNvMUdDSvp-abEoIRbsKN7RpR2btYYifx5bEZlj7nHq5fgU7FQq